农行重庆市分行的数字化转型秘方

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农村金融服务改革一直备受政府及各监管部门的重视。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金融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业务模式,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金融的多元化需求?这是作为银行业服务“三农”主力军的中国农业银行,必须破解的难题。

编者按:本文来自新华网,记者:陈雨。

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农村金融服务改革一直备受政府及各监管部门的重视。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金融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业务模式,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金融的多元化需求?这是作为银行业服务“三农”主力军的中国农业银行,必须破解的难题。

以服务“三农”为初心,推进线上渠道“获客”、场景金融“活客”、数据赋能“留客”,用科技赋能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打造客户体验一流的“智慧+”生态银行……农行重庆市分行在积极探索实践中开出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秘方。

科技赋能 智能服务“快起来”

上午九点半,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兴潼大道的农行潼南兴潼支行营业厅内,着急用钱又忘记银行卡密码的陈女士给现场的超级柜台点了个大大的赞。“用这个机器,重置密码,2分钟就搞定,这速度,杠杠滴!”

让陈女士竖起大拇指的超级柜台同时具备开户、转账、密码重置等功能,可自助操作,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排队难、业务烦琐等问题因此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超级柜台,绝大多数个人非现金业务都可自助操作,柜台前排长队、反复填写单据的烦恼已经成为历史。”农行潼南兴潼支行负责人唐彬说。

在超级柜台旁,一台全新的超级柜台现金票据一体机让人耳目一新。这台机器可受理借记卡、单位结算卡、活期定期存折、存单、支票等介质,可办理大额现金的快速存取和小面额现金收付等业务。“这是迄今为止功能模块最全、业务范围最为丰富的商业银行智能设备,也是农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网点转型、柜面人员释放、客户体验提升的重要支撑。”农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银行网点,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更多人接触银行的载体,而掌上银行正是重要的接触渠道之一。近年来,农行掌银功能通过不断优化升级,智能化水平正迅速提高。语音唤起金融服务、刷脸登录与转账、智能投资顾问等创新功能的应用,让金融服务更加随时随地随心、高效便捷安全。形象的“资产负债视图”、贴心的账单推送功能让客户轻松管理账户资金,玩转投资理财。目前,农行重庆市分行的掌银客户数已达到515万户。

不管是网点场景的智能化,还是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的掌上银行,都是近年来农行重庆市分行践行“金融科技解放人、运营流程解放人”,用科技赋能金融,积极推动网点标准化管理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加快银行数字化转型,服务百姓生活的生动写照。

深耕“三农” 多措并举助脱贫

“我家种了1100亩柠檬,农行的‘柠檬贷’是专门针对我这样的柠檬种植户提供的纯信用贷,没得抵押,放款快,办理便捷,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潼南区柏梓镇羊保村的柠檬种植户李洪刚最近再也不用为周转资金发愁了。他在农行潼南兴潼支行申请了“柠檬贷”,在柜台复审了贷款材料后,不到20分钟,30万元贷款就打进了他的账户。

和“柠檬贷”一样的特色金融产品还有“蔬菜贷”。潼南区桂林街道小舟村的奚小兰是“蔬菜贷”的受益者。“我贷了30万元,当天就放款,算下来一年利息8000多块,也不用抵押担保,很划算。”奚小兰说,她种了40多亩菜地,依季节轮种蔬菜进行批发售卖,原本发愁扩建没有资金,没想到今年6月底就在银行贷好了款,扩建愿望终于实现。

“‘柠檬贷’和‘蔬菜贷’的推出,缓解了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脱贫。同时,这也是我们联结农民、主动对接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个渠道,我们可以提供结算、资金管理、贷款等多种金融服务,真正把‘惠三农’落到实处。”唐彬说。

这只是农行重庆市分行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侧面。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在扶贫开发重点区县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40.37亿元;精准扶贫贷款达到96.2亿元,累计带动服务贫困人口23.4万人。

让每个村民都有机会享受到便捷的金融科技服务是农行重庆市分行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如今,电子支付已是城市居民每天都可能体验的便捷金融服务,但在边远乡村、贫困农村,老百姓如何享受到这种便捷的生活方式?农行重庆市分行的答案是加快惠农服务点互联网升级,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农行重庆市分行开始试点建设金穗惠农通“惠农e通”平台,该平台集“融e付、融e贷、融e智、融e商”为一体,实现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机统一。

在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双坝村,村民们再也不用去二三十公里外的网点办理业务了。“以前想存钱、取钱、转账啥的,都要搭车,大清早就得起来出门。现在在村子里,走几步就能办理了,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真的是太方便了。”村民李大爷说。

如今,农行惠农服务点已覆盖重庆全部行政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基础金融业务,实现了金融服务渠道“零距离”。

据了解,下一步,农行重庆市分行还将深入构建“物理网点+金融便利店+自助服务终端+惠农服务点”的金融服务渠道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对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撑,以“惠农e付”实现结算服务的可达性、以“惠农e通”实现渠道服务的可达性、以“惠农e商”实现电商服务的可达性,发挥金融科技的支撑作用,有力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农行重庆市分行在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设立了惠农服务点,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华网发 农行重庆市分行供图

智慧场景 未来生活更便捷

“现在缴物业费啥的都不用跑路,进出小区也可以直接刷脸,特别方便。”说起农行重庆市分行正在试点的“智慧社区”,家住重庆市潼南区涪江名城的张先生赞不绝口。

“智慧社区”依托农行重庆市分行创新打造的金穗慧生活“生活e通”平台实现。在这个平台上,物业公司可实时发布社区公告,优化社区服务和提高管理效率。社区周边衣、食、住、行、娱及其他商户,可实时发布优惠信息、在线活动营销,根据大数据分析实时调整销售策略。还可以通过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精准为市民推送专属优惠、车辆停放等服务,让商户生意更加红火。截至目前,重庆“智慧社区”已入驻256个小区、绑定粉丝50.2万。

 “智慧社区”的布局是该行推进“智慧+”服务的一个缩影。该行同时还启动了“智慧校园”、“智慧医院”和“智慧旅游”试点,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技术,全力推行教学移动化、就医远程化、旅游智能化。

据了解,“智慧校园”主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技术,打造校园教学、科研、生活的高频应用场景,为教师、学生、管理者等不同使用者提供定制化服务。推行校园卡虚拟化、支付线上化、教学移动化、大数据可视化,形成“校园+科技+金融”的生态圈,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截至目前,智慧校园已上线2所大学、743家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学校。

医院如何更加“智慧”?农行重庆市分行提供的方案是:把远程挂号、在线医疗、移动支付、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推送给用户,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社保机构、技术公司和银行紧密联系、实现协同,搭建全方位的“医疗+科技+金融”服务场景,推进就医线上化、移动化、透明化、远程化,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一部手机游全境。在“智慧旅游”建设中,农行重庆市分行以全域化、智能化、综合化视角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集合核心景区、乡村旅游、商户等多方资源,让游客游得“随心所欲”;提供景区导航、路线规划,让游客游得“心中有数”;提供票务、住宿、餐饮、购物全“线上”服务,让游客游得“轻松快捷”。通过一部手机,景区商户和农家乐都可通过“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线上销售、线上管理、线上融资、线上推广。

随着智慧场景建设的不断推进,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都将成为农行切实服务民众的主要触点,“你需要,我都在”,一张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地图正在农行重庆市分行的努力下徐徐展开。

未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农行重庆市分行将紧抓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人缘和业务优势,积极实践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品质,加大“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本文原始出处:http://www.cq.xinhuanet.com/2019-12/20/c_1125366235.htm

本内容经授权或投稿发布,不代表【时代新消费】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