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每日播报(01-10)

  • 双品牌运作一周年,红米扩张得意,小米仍需努力
  • 微信二维码,商业价值大
  • 抖音给购物车卖货分等级,中小号还有出头之日吗?
  • 开年上演跨国逃亡,带日产出泥沼的戈恩走错了哪一步
  • 中国网红乘YouTube出海,水土不服多过顺风顺水
  • 搜索引擎市场乱象频出,过度商业化是主因
  • 新报告:2020中国平板电脑需求提升难,单价将继续提高
  • 5G手机还没那么好用(《华尔街日报》)
  • “亚洲慈善英雄”马云(《福布斯》)
  • 蔚来难成“特斯拉杀手”(《经济学人》)
  • Airbnb遇困:增长放缓、不受信任(《财富》)
  • 个人创新减少,硅谷可能得背锅(《大西洋月刊》)

双品牌运作一周年,红米扩张得意,小米仍需努力

到今年1月3日,红米品牌独立已有一年时间。在卢伟冰的管理下,红米的扩张速度超出预期。过去一年,长期被贴着“低价”“高性价比”标签的红米,突破了原先中低端的市场定位,顺利接过小米在3000元以下价格区间的接力棒,并在年末凭借1999元的红米K30 5G,从OPPO Reno Ace、vivo iQOO等竞品手中拿回了“真香”标签。

但在双品牌运作的第一年,红米成了以前小米的样子,小米却在“友商”红米的衬托下略显失意。

红米品牌独立后,小米负责“品牌上探”,分了小米数字系列、CC系列、MIX系列三大产品线。不过,小米未能避免小米和红米双品牌存在的价格重合与配置差异不大的情况。比如,红米K20 Pro让电池容量存在短板的小米9略显尴尬,年末促销的红米K20 Pro尊享版又与小米CC9 Pro同台竞争,红米Note系列也让小米CC9e一度被调侃为“赚不合理溢价的友商产品”。

小米面临的外部竞争也激烈。除了荣耀,OPPO、vivo也开始通过一加、realme、iQOO等兄弟品牌/子品牌,进军以线上为主的高性价比手机市场,瞄准了小米以前的目标用户群,这一现象一度被调侃为“OPPO、vivo活成了米粉心中最酷的公司”。

不过这一情况在2019年年末开始有所改观。11月的小米CC9 Pro量产首发了1亿像素摄像头,并在DxO评分榜上追平华为。此外小米也开始展示一些还未量产的自研技术,如100W有线快充、30W/40W无线快充、双折叠屏幕样机、MIX Alpha环绕屏手机等。归根结底,只有“实用黑科技”傍身,小米才能真正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主编点评:如36氪作者欧阳伟康所说,小米过去以“成熟技术+相对低价”征战市场的模式已经被攻破,高性价比只能成为特定产品线的标配而不能构成护城河。价格之外,产品之间的竞争更多地将回归到配置、品牌、营销、渠道等全方位的立体竞争中去。

抖音给购物车卖货分等级,中小号还有出头之日吗?

1月9日,抖音发布《抖音购物车视频发布频次调整通知》,宣布自2020年1月起限制购物车视频的发布频次,以粉丝量决定权限大小:粉丝数低于1000的账号,每周只能发布1条带购物车的视频;粉丝数在1000-3000、3000-10000、10000+的账号,每天的发布上限分别为2条、5条、10条。在这一调整之前,抖音已经调整了购物车跳转页面,将第三方购买页面替换成了抖音内容池。

近期针对购物车功能的两次调整,是抖音在从“为他人做嫁衣”转向搭建自己的商品货架,并推动短视频购物变为主流方式。上一次调整中,购物车链接跳转页包含了“同款”、“相似”和“感兴趣”商品推荐的信息流。36氪作者宋子乔认为,前一次引导了用户的购买行为,是为了提升购物体验;后一次是优化用户的观看内容,维护内容生态

具体到此次对购物车视频发布频次的限制,表面来看似乎不利于中小号,其实不然。首先,新的调整将淘汰一批靠投DOU+获取流量却不注重选品及联络用户的人民币玩家,为一些优质中小号腾出增长空间;其次,抖音想要将电商内容拓展到直播区,新调整会让一些中小号扩充甚至转移阵地,平衡带货生态的同时,电商也能与其他内容有一定区隔。

从商品橱窗、蓝V企业号、POI权益到抖音小店等,抖音从未缩小迈向电商的步子,这也是抖音最有效的变现之路。但是加码不意味着纵容平台野蛮生长,抖音在试探规范化的“尺度”,也在评估电商对平台生态的影响,并适时作出改变。

主编点评:抖音不会跟自己平台的内容创作者过不去,限制购物车视频发布频次,虽然在短期内对中小号不友好,但长远来看,是在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往大了说,这也是抖音走向“视频版淘宝”迟早要做的事。

开年上演跨国逃亡,带日产出泥沼的戈恩走错了哪一步

2020年第一天,日产汽车前CEO戈恩弃保逃往黎巴嫩的消息传出。1月8日,戈恩召开发布会,通过罗列各种证据,向媒体控诉日本的“红色通缉令”。这距离他接管日产后首次参加东京车展的发布会已有20年,彼时的日产深陷困境,戈恩多次宣誓保证,将带领日产走出泥沼

日产是第一家在美设装配厂、在欧洲设产线的日本企业,多年来在日本境内的销量仅次于丰田,这吸引着戈恩在20世纪90年代的汽车业整合中参与了对其的收购。1999年,戈恩用52亿美元拿下了经营亏损、市占率倒退的日产,带着17名雷诺管理层进驻,并制定了日产复兴计划,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01财年,日产扭亏为盈,戈恩却因激进的改革策略落下了“专制”标签,被日本传统主义者视为公敌。2016年,日产收购三菱34%的股权,日产-雷诺-三菱联盟成立,并在2017年以1060.83万辆的销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集团。高光的背后,法国、日本政府参与其中的股权关系正逐渐失去平衡,前者从本国利益出发推动雷诺合并日产,日产则不愿拱手送出江山。

2017年,戈恩领导下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发布了“Alliance 2022”规划,被外界解读为“雷诺与日产完全合并”的信号。另一方面,戈恩长期采用削减日产成本的方案推进改革,积下民怨。随着戈恩10亿日元薪酬曝光,日产和日本内部对他的怒火持续高涨,2018年11月,戈恩被东京地方检察院控制。

戈恩在发布会上证实自己在监狱遭到了“非人”待遇。36氪作者邱晓芬、顾凌宇认为,戈恩此番逃出日本,日本司法的巨大压力是促使他孤注一掷出逃的直接驱动力。

主编点评:当前的车企正面临从柴油车到电动车的产品跃迁,老厂牌抱团取暖,新造车势力此起彼伏,而日产-雷诺-三菱联盟在戈恩之后又连续失去两位领导人,或许已无力再攘外安内。

中国网红乘YouTube出海,水土不服多过顺风顺水

提到中国网红出海,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李子柒和办公室小野。Social Blade数据显示,在YouTube平台上, 李子柒有816万粉丝,办公室小野有814万粉丝,是中国区粉丝数最多的前两名网红。

微信公众号“燃财经”认为,能够出海成功的创作者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创作题材足够独特;二是强中国风;三是低语言门槛,比如,美食类视频更容易受欢迎;四是机构化运营,国内网红创作者背后不仅有MCN机构的支持,还有专门为MCN机构提供海外业务服务的机构。 

为什么网红出海都会优先选择YouTube呢?首先,国外的视频网站竞争没国内激烈,可选择性较少。更重要的是,YouTube的收益分配模式更合理。创作者在YouTube上的收益来源主要包括来自谷歌的广告投放以及版权收益等。同时,YouTube还具备较完善的后台数据分析工具。

不过,处于中国国内第一梯队的网红,在国外不一定具有超高的人气。因为国内的运营手段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外。比如,国内的MCN机构会针对具体的某个平台制作内容和运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就是目前MCN机构合作最频繁的平台之一。而在YouTube上,原创优质内容则要尽可能增加时长。由此看来,在国内运营较好的内容很难直接搬运出海。因此,大部分国内MCN机构即使正在尝试出海,也会将主要的精力和资源放在中国本土市场。

主编点评:在玩转广告投放、直播电商等变现手段后,多数国内网红和MCN机构正在走向“舒适区”。出海业务虽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其背后的发展空间也同样不小。现阶段,国内MCN机构普遍对出海持保守观望的态度,所以短期内MCN机构在海外市场的格局难有太大的变数。

有了5G和基建,车路协同就能让自动驾驶提前实现吗?

刚刚过去的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风头正劲。据预测,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以上。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对于城市基建的长期支持,车路协同(V2X)逐渐成为我国政企青睐的自动驾驶发展路径。百度、阿里、腾讯和华为纷纷提出车路协同方案,从不同角度制定自动驾驶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方面,车路协同战略有技术层面的支持。5G低时延、大宽带、广连接的特质,可以更好满足车路协同的条件。中国通信基础设施的情况和政企参与被视为利好信号。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的一篇文章认为,由于中国在5G技术方面的领先及政府的大力支持,5G或将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占据制高点的重要砝码。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城市道路建设的支持也为车路协同提供了可能。2018年2月,交通运输部划定了九个智慧公路试点地区。2019年12月30日,京礼高速作为以“车路协同”为重点的智慧交通试点之一,开展了全国首场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编队演示。

然而,目前国内的车路协同和城市参与路径仍多处于前期投入阶段。虽然在政策准备和平台搭建上已有进展,但车路协同的发展也需要面对考验。首先,车路协同标准的建立与统一过程漫长。其次,智能改造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想要达成绝非易事。

主编点评:有汽车行业人士认为,车路协同的落地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不少,交通系统盘根错节,涉及不同相关方的配合与博弈,想要实现并不容易。

搜索引擎市场乱象频出,过度商业化是主因

一直以来,搜索引擎行业的品牌保护问题都饱受诟病。搜索引擎平台的品牌保护,主要包括对品牌关键词、公司官方网站以及品牌商所申请专利技术的保护。百度、搜狗、360等平台都设立了“品牌专区”。品牌商在购买品牌专区后,当用户搜索该品牌时,就不会出现竞品的广告。

品牌专区反映了中国搜索引擎平台的过度商业化。此前,搜房网曾表示,如果想在百度上展示自己的品牌,就要被迫购买品牌专区,每年要交2500多万元。不仅如此,在品牌商投放广告上,搜索引擎也会采用不合理的竞价排位规则,出价高者得天下。

据了解,品牌专区的商业模式目前只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存在。谷歌就明确表示,品牌商出价不能代表一切,只要关键字和广告相关性更贴合,仍会得到较高的排名。一位靠近谷歌的业内人士称,谷歌搜索引擎在内容合规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不设立品牌专区,就是为了平衡内容供应商、品牌商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品牌方可选择的广告形式越来越多,搜索广告的市场空间逐渐接近天花板,搜索引擎平台需要拓宽商业变现途径,这也是品牌专区等乱象在中国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因此,搜索引擎平台认为品牌专区既能增长广告营收,又能满足品牌商需求,却忽略了品牌商真正能够为用户带来的价值。

主编点评:搜索引擎平台作为一种具备社会属性的商业机构,需要在商业化和社会责任感之间找到平衡。一旦偏向商业化层面,负面舆论就会浮出水面。搜索引擎应该更多考虑用户的需求,真正做到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可信赖的服务。

新报告:2020中国平板电脑需求提升难,单价将继续提高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经过连续四年下滑之后,在2019年进入了换机周期。对此,IDC对2020年的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进行了预测。

尽管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在2019年实现了触底反弹,但IDC预计,长期来看消费市场需求仍然很难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在市场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平板电脑的单价将继续提高

在使用场景上,用户对平板的使用将细分为影音娱乐、教育、游戏、办公等场景。其中,教育行业将成为平板商用市场的主要推力。基于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的精神指引,以及“教育信息化2.0”的计划实施,各地教育部门会积极引导并带动学生购买平板用于日常学习。

同时,Detachable(支持可插拔键盘)平板在2020年也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头部厂商的引导下,未来越来越多的平板将在支持手写笔和可插拔键盘的前提下,增强与软件应用的协同体验,强化轻量办公场景应用并提高日常使用频率。

此外,未来将会有更多平板支持AI语音技术。2019年支持AI语音的平板比例达59%,预计2020年将会达到65%。5G平板则会在2020年正式上市,但初期市场仍有待观察。预计只有在5G手机普及以后,5G平板才会迎来高速增长期,但也取决于终端价格和资费价格。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平板市场依然会以Wi-Fi连接为主,5G平板将更多地抢夺4G平板的市场份额。

主编点评:随着使用场景的细分,未来平板电脑会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划分,比如低端产品将主要用于影音娱乐和教育,中端产品聚焦影音游戏和轻量办公等场景,高端产品则适用于专业办公和生产力工具等。

5G手机还没那么好用(《华尔街日报》)

韩国去年4月就推出了面向消费者的5G服务,8个月过去了,5G手机的使用体验如何?《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采访了几位消费者,结果发现,使用体验不尽人意。Jang Dong-gil是韩国首批签约5G网络的用户之一。据反馈,他有很多天会完全关闭5G服务,原因是手机在5G和4G之间频繁切换时,网络连接经常中断。建筑设计师Yun Seung-yeol也表示自己关闭了5G功能,因为手机在通勤途中经常没信号。

5G手机的消费体验差,主要与5G网络的普及程度不高有关。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亚太区负责人Julian Gorman认为,目前5G网络的普及仍处起步阶段。Strategy Analytics驻首尔分析师Woody Oh表示,目前还没有出现杀手级的5G应用。业内电信专家分析称,消费者难以通过智能手机体会到5G的优势,更大的技术飞跃在无人车、智慧城市等方面。

“亚洲慈善英雄”马云(《福布斯》)

时隔19年,马云再次登上《福布斯》杂志的封面,并成为《福布斯》亚洲版2019年度商业人物。马云在55岁生日当天正式卸任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职业生涯的结束,“公益”成了马云的新奋斗目标。马云在受访时这样阐述自己的新目标:“中国有很好的慈善文化,但是中国需要建设公益文化……我希望带动中国的慈善上升到公益层面。”马云希望在中国创建有关公益的学术项目,和大学一起开发一门课程来培训人们如何做公益。

马云2014年开始了个人的公益事业,创立了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在美股上市前,马云为基金会留出了3500万股的期权。到现在,马云公益基金会拥有2300万阿里的股份,价值约46亿美元。过去5年,马云公益基金会相继资助了乡村教育(校长、教师、师范生)、杭州西溪湿地保护、中国女足、非洲青年创业等多个项目,已经发放或承诺的总金额达到3亿美元。

蔚来难成“特斯拉杀手”(《经济学人》)

中国工厂开启交付、市值飙升至美国车企第一,本周对于特斯拉来说可谓充满惊喜。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也关注到了特斯拉快速在中国落地的进程,并拿新造车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汽车作了对比。

文章认为,蔚来汽车目前很难成为“特斯拉杀手”。从财务数据看,蔚来2019年的收入预计仅为特斯拉的1/12,公司的累计亏损额自2017年初以来已经超过了特斯拉。另外,蔚来目前也在复制特斯拉的一些商业模式,比如在先进技术方面大笔投入,导致公司的现金流非常紧张。截至2019年9月30日,蔚来汽车的账面现金不足20亿元。中国削减电动汽车补贴也加剧了外界对蔚来资金紧张的担忧。文章认为,特斯拉在中国的主要竞争者将是德系高端汽车制造商,而不是中国的汽车制造商。

Airbnb遇困:增长放缓、不受信任(《财富》)

全球共享住宿巨头Airbnb打算在今年“直接上市”。不过,这家公司最近也因发生在美国的房东欺诈问题和租客枪击事件而遭遇信任危机。《财富》杂志1月刊的一篇文章,详述了Airbnb近期为公司能回到正轨而作出的各项努力,包括100%验证平台上房屋的提供商,开通针对邻居投诉的全天候热线,以及针对租客重新预订和退款推出更为清晰的规则等。

此外,文章还分析了Airbnb的商业模式。虽然Airbnb的盈利能力令投资者满意,但成立10年的Airbnb如今也面临增长放缓的问题。据TechCrunch统计,2009-2015年,Airbnb的住客增长率均保持在100%以上,然而此后一路下滑,2019年的增速为22%。为了业绩增长,除了核心的住宿业务,Airbnb正重点发展一项名为“体验”的新业务,游客到了一个新城市,可以在Airbnb平台上预订当地的“达人”做“导游”,体验一些好玩的项目。不过,这门生意现在赚钱不多,且面临TripAdvisor、Booking、Expedia等一些成熟的竞争对手,很难判断发展前景。

个人创新减少,硅谷可能得背锅(《大西洋月刊》)

互联网在诞生之初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推动个人创新、就业和经济增长,不过20年过去,事实似乎正相反。《大西洋月刊》2020年1-2月刊的一篇文章援引美国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数据发现,1973年至2013年,美国中产家庭的平均收入增速降低了80%;自2004年以来,生产率下降致使美国GDP减少了2.7万亿美元。其中一位经济学家以2015年为样本观察到,美国人现在创业的可能性远低于上世纪80年代。

文章将个人创新减少的其中一个原因归咎于“硅谷”。科技巨头在办公软件(Microsoft)、社交媒体(Facebook)、搜索广告(Google)等多个领域建立起垄断地位,吓跑了创业者。此外,80%的风投资金如今只投向加州、纽约、马萨诸塞三个州。美国的创新人才也从多元化转向专业化,专利自2000年以来就主要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主导。一位经济学家表示,所有这些开发软件的人,如果他们投身于现实世界的挑战,尤其是能源、住房、健康和交通方面的挑战,或许可以做出真正的改变。

本内容经授权或投稿发布,不代表【时代新消费】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