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播报(12-31)

拼多多的“全网最低价”被阿里轻松抢走,这才是个开始
峰瑞资本李丰:怎样判断一个商业热词的价值大小?
徐直军:明年华为暂时告别大幅增长,生存下来最重要
知乎商业化提速,高质量内容是“变现”的关键
共享单车回归“生意的本质”,精细化运营是重点
新报告:2020年PC产品定位更聚焦,时尚化需求日益增强

  • 拼多多的“全网最低价”被阿里轻松抢走,这才是个开始
  • 峰瑞资本李丰:怎样判断一个商业热词的价值大小?
  • 徐直军:明年华为暂时告别大幅增长,生存下来最重要
  •  知乎商业化提速,高质量内容是“变现”的关键
  • 共享单车回归“生意的本质”,精细化运营是重点
  • 新报告:2020年PC产品定位更聚焦,时尚化需求日益增强

拼多多的“全网最低价”被阿里轻松抢走,这才是个开始

今年,拼多多率先挑起价格战,在618期间宣布开启持续性的“百亿补贴”,打出全网最低价口号,将电商行业的竞争推向白热化。为此,淘宝推出“省钱专区”,聚划算上线“签到红包”,又在12月开始了同样长期持续的“百亿补贴”,京东则是间歇性参与“百亿补贴”竞争,并在9月发布了“京喜”平台。

年初至年中,阿里、京东都在努力获取下沉市场的新流量,而拼多多是一心要用低价iPhone等产品虏获一二线城市用户。但到了下半年,京东仍专注下沉、拼多多还致力上升,聚划算却已经在双12的“百亿补贴”中完全对标拼多多,全网最低价大多落入聚划算手中。

在阿里与拼多多正面“刚”的过程中,同样是低价的iPhone等明星产品,聚划算要抢购,拼多多是不限量供应。这说明,阿里不会也不能在补贴这件事上拼尽全力,因为比拼多多更大幅度的补贴若由平台承担,阿里会有利润压力,若是商家承担,可能会导致商家转投拼多多的怀抱。

而拼多多在上升的过程中,又饱受“货从哪来”的困扰。36氪“智氪研究院”统计发现,拼多多百亿补贴的34款精选商品中,仅有6款是官方货源,其他均为各渠道货源。供货的稳定性,以及对质量、真伪的保障性,均存在疑问。可以预见,拼多多的上升之路不是坦途,守住下沉市场方面还有来自京东、阿里的双重压力。2020年,拼多多将迎来攻坚战。

峰瑞资本李丰:怎样判断一个商业热词的价值大小?

近几年,围绕“流量、电商”诞生了很多热词,比如今年比较火的直播电商、私域流量等。在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看来,这些热词的背后是流量焦虑。李丰在微信公众号“峰瑞资本”发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他对热词带来的流量机会的看法。

首先,李丰表示,流量背后的统一规律,是用户时间分配的转移。当用户时间分配发生显著转移的时候,转移对象是有流量红利的。比如,过去几年,用户可能先是把大量时间花在微博上,然后转移到朋友圈、公众号,接着是这两年兴起的短视频。而研究流量红利,除了要关注用户时间分配的转移,还要注意新媒介平台的商业化,比如某一类流量发展到瓶颈期后,最适合这种媒介传播的商品和服务会有变现的机会。

虽然热词会带来流量机会、产生新价值,但每一波热词的价值空间是不同的。怎样判断一个商业热词的价值大小呢?李丰以网红电商举例,网红电商兴起于2014年前后,早期张大奕等头部网红主要买自己的品牌,如今李佳琦、薇娅等更多是帮用户发现好东西和新品牌。但是,网红电商并没有导致非常多的如涵“网红电商第一股”上市,也没有创造出几十个“什么值得买”。

李峰认为,原因在于并不是所有品类都适合直播,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依靠别人的推荐来买东西。消费者会不断成熟,从什么都不懂,到买大家都信任的东西,再到买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从这一点来看,社交电商、小程序电商也会遇到与直播电商相似的挑战。因为在每一波新流量里,能容纳的偏中间业务和导购业务的公司数量和规模都是有限的。破局的关键,要么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商,要么为用户提供更大、更长期的价值。

徐直军:明年华为暂时告别大幅增长,生存下来最重要

12月31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新年致辞。对于走向倒计时的2019年,他表示,预计华为2019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500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这未达到年初预期,但公司经营稳健,经受住了考验;对于2020年,他认为,公司继续处于“实体清单”下,没了2019年上半年的快速增长和下半年的市场惯性,2020年将是华为艰难的一年。

2019年华为波折不断,但智能手机业务保持上涨。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了41%、31%和66%,而苹果、小米、OPPO、vivo的出货量在二季度、三季度均呈现出两位数的负增长。徐直军在致辞中指出,华为智能手机2019年发货量超过2.4亿台,高于2018年的2.06亿台,但距离任正非提出的2.7亿目标尚有距离。

手机业务的落差主要在于华为海外市场的突然减速。2018年,华为手机出货量近一半销往海外,其中四成在欧洲。但是,今年5月,谷歌宣布不再向华为提供谷歌移动服务(GMS)。受此影响,华为智能手机二季度在欧洲的销量同比下滑16%,三季度才回暖至去年同期水平。

知乎商业化提速,高质量内容是“变现”的关键

过去几年,知乎小心翼翼地推进商业化,评价好坏参半。2019年是一个转折点,知乎做了不少“加法”,主动把更多精力放在“变现”上,具体的做法包括招募MCN机构、短视频、好物推荐、直播、电商等。

如果说,过去知乎的商业化之路走得有些踌躇,现在的知乎开始在变现这件事上全方位提速。2019年3月,知乎上线新的会员体系——“盐选会员”,对内容和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重要升级。此外,双11前夕,知乎上线“小蓝星推荐”,为知乎从“内容平台”到“电商变现分成平台”创造了可能。

多方位小步快跑的打法,显现出知乎对商业化的焦虑,也说明知乎缺乏清晰的商业化战略方向。在MCN商业化上,知乎的整体规划比较混乱,目前效果并不理想。苏别在2014年就入驻知乎,属于最早的一批原生创作者,他对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表示,MCN机构和知乎官方在商业化的共同利益上并未达成一致。 

事实上,知乎最有力的武器是高质量内容。从内容入手,或许是知乎下一步“变现”的关键。11月,知乎瞄准内容上线了“故事大赛”,希望引导用户关注知识付费内容,这也是用户乐于接受的变现方式。同时,快手和百度作为知乎的新晋投资人代表,看重的也是知乎专业深度的图文内容,可以给百度的流量和快手的短视频内容提供补充。而从知乎的角度来看,接受快手和百度的投资,不仅是出于资本因素的考虑,也是在寻求内容上的联盟。

共享单车回归“生意的本质”,精细化运营是重点

共享单车在熬过2018年的寒冬之后,终于在2019年趋向回暖。市场的厮杀仍在继续,只不过主角已从ofo、摩拜换为滴滴青桔、美团单车和哈啰,玩法也进行了升级。

“只见涨价,未见融资”是2019年共享单车市场的真实写照。比如,青桔单车将起步价从每30分钟1元更改为每15分钟1元等。涨价背后是共享单车对可持续盈利增长模式的探索。

本不允许共享单车再度新进入的广州市交委,在今年发布了招标公告,提供40万辆单车份额。广州因此成为共享单车三大新玩家的首要竞争地。对于招标过程,哈啰出行公关总监王帆表示,需要的是政府对企业能力的认可。而衡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大关键要素就是对单车的运维。

标准化系统操作是如今运维的重点。与早期几乎纯靠人力找车、运车、维修的运维不同,现在的标准化运维可以在后台系统的提示下,快速找到“问题”单车,随后拍照、维修、上传记录。提升运维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运营人员的要求。

如今的共享单车市场,是新一轮“独角兽”公司的竞争。在新车投放上,它们各有策略。滴滴青桔单车的首次亮相就避开了北上广深,选在了成都,力求以省会城市为主,进行弯道超车。而美团也将收购的摩拜单车更名为美团单车,用“美团黄”单车置换摩拜单车,以求加大品牌效应。

新报告:2020年PC产品定位更聚焦,时尚化需求日益增强

随着渠道转型、多产品互联互通等趋势的到来,2020年中国PC市场将会更复杂。对此,IDC发布了《中国2020年PC市场十大预测》。

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PC市场整体容量将为4700万台左右,同比下降1.7%,其中商用市场下滑2.5%,消费市场下降0.5%。不过与2019年中国PC市场下滑7.2%的情况相比,2020年中国PC市场的发展趋势预计将好转。

关于PC产品的发展方向,业界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通用场景化,另一种则是聚焦场景化。近年来,游戏电脑、设计师电脑、学生电脑等产品的分类逐步细化,对使用人群更有针对性。因此,IDC认为,2020年电脑的定位会更加聚焦,更加以用户为中心。

在产品外形设计方面,商用客户对于电脑的时尚化需求正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商用客户在买电脑时会更加关注全面屏、超轻薄等因素。同时,PC配件的不断升级,也为高性能的轻薄产品提供了可能性。预计在2020年的商用笔记本中,超轻薄占比将会达到83.4%,并且外观将更加时尚化;而在高性能笔记本中,轻薄本占比将超过25%,其中配备高端显卡的产品将不断增多。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在终端市场的广泛普及,电脑作为核心计算终端,重要性不言而喻。IDC预计,到2022年,将有超过15%的电脑配备AI语音等新型交互方式,超过10%的电脑能与其他终端实现互联互通。

最后,在市场需求上,IDC预计2020年政府行业对PC的采购增长将达到14.7%,而企业用户的PC需求则继续放缓,尤其是中小企业用户。不过,新型制造业、医疗、通信等行业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 

本内容经授权或投稿发布,不代表【时代新消费】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